想推姊妹一起爬山所以寫看看,先講我的體能狀況,我沒登過什麼百岳,象山常走,N年前走過一次台銀登山隊帶的陽明山十八拐水圳,難一點點的就皇帝殿,然後就出國去爬富士山了,也是被朋友推坑lol;這幾年平均大概是每周上一次健身房,最密集有過一周四次,沒有目標的時候就偷懶只去每禮拜五晚上的有氧課,去年六月開始腳受傷到今年三月左右才開始恢復運動,然後五月左右開始飲食控制,讓身體是由好的東西所組成,運動重點就是心肺能力肌耐力,心肺能力靠跑步,其實我現在也才只能慢慢跑將近50分鐘而已,我肺活量似乎不太好,但是你知道你不練就會死,重點是調整呼吸、讓身體學習撐過撞牆期的經驗。

 

另外增肌早已是眾所周知提升運動效率、基礎代謝率等的關鍵,這次爬山深深感受到,在高低落差大之處,完全要靠大腿肌啟動將身體帶上去,領隊Vincent念運動管理,他說大腿是人的第二顆心臟,總之一定要搭配核心肌群的重訓,我通常去一次是做四種機器,每種做15-20下三組,其實跟很多網路上運動或瘦身的粉絲團比起來好像算蠻鬆散的哈哈,越早開始越好,持續是重點,出發前也沒有再加強什麼,這次登富士山因為不用考慮食宿問題所以也沒有做負重訓練,之後登玉山可能就要再做加強了。

 

再來是裝備,裝備超級無敵重要,一直都知道這點,但是一直沒空下一個時間來盤點跟採購,詳細所需的裝備請參考「健行筆記」網站,搜尋一些關鍵字如登山杖用法、登山鞋選購等該站幾乎都會在前幾項,這次我從頭到腳備有:毛帽、登山帽、頭燈(記得測試電池)、運動頭/圍巾、防風防水外套、羽絨外套、長袖排汗衫、運動內衣褲、登山褲、雨褲、裡襪、羊毛登山襪、登山鞋、登山杖、防風防水厚手套。

 

一開始就認知到很重要的是襪子,因為學姊剛從玉山下來,我隨興問她有什麼要注意的,她跟我提到她下山磨腳磨得很痛苦,後來在登山用品店選購襪子的時候遇到有登山經驗的店員選用了他建議的襪子,逛登山用品店的時候會覺得自己超弱不知道怎麼選有什麼差別,也不好意思跟人家說我要去登富士山(感覺就是個門外漢),建議還是要硬著頭皮問,像是防水褲我一直猶豫要不要準備,因為損友(?)一直怕我帶太多叫我盡量少帶,但是我跟一個打工店員聊到登山遇雨沒準備(只有防潑)真的會很慘,所以就在我出國前三天雨褲入手還好我之前買的外套已是防水HYVENT,另外一個本來要被我換掉的是厚手套,因為台北實在太熱,我本來的手套幾乎是下雪等級的,但是在運動用品店逛來逛去都沒有薄的防風防水手套,後來店員問我要上幾公尺,我說三千多,她說那就應該要厚手套,因為每上升100公尺降0.6bla(我也知道),但是當場無法想像是有多冷,所以是因為買不到薄的就帶了厚的,結果完全就是需要啊而且我下山滑倒兩次都是靠厚手套保護,不然手早就變成蜂窩,超感謝它的嗚嗚,登山杖登山鞋也都很有威力,你真的會感謝它們。

 

這次沒帶有點讓我心驚驚的是保暖內衣褲,因為領隊小葉說他晚上住山屋都會穿那個隔天直接套外褲,我在國內的時候大概有過要內搭的念頭,但是想到流汗的時候那個在裡面是很不容易乾的材質,還好山屋還蠻溫暖的,清晨登頂的時候還有羽絨衣跟雨褲罩我。

 

註:腳有「第二心臟」之稱,原因何在?

人體血液從左心室經過大動脈、動脈、小動脈,再流到毛細血管,輸送新鮮空氣和營養成分給細胞組織,而返回時,從毛細血管攜帶二氧化碳經由小靜脈、靜脈、大靜脈回到右心室。心臟的每一次跳動可以送出十分之一升的血液,健康的成人平均心率為70/分鐘,等於1分鐘送出7升血,儘管血液得以如此迅猛的輸送,但是由於要送到遍及身體各個角落的毛細血管,所以流回心臟的時候,它的壓力已經變得很小了。輸出的血液流回到心臟憑藉的是靜脈周圍的肌肉的力量。腳是人體離心臟最遠的地方,血液要從如此末梢之處回流,腳部肌肉便特別重要,又由於重力的影響,足部靜脈血要返流心臟並非易事,光靠心臟搏動,或伴隨呼吸產生的臟器運動輸送血液明顯力量不足,於是須要保持腿部和足部肌肉像泵浦一樣舒縮,壓迫血管使血液上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w567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